参赛者只需将注意力集中于屏幕上的模拟键盘,系统就能把脑电信号翻译成对应文字
人脑操控机器人打字、机器人之间“大打出手”的终极格斗、足式移动机器人的穿越障碍赛跑、小朋友设计的机器人足球赛……2018世界机器人大会进入第三天,世界机器人大赛的各项赛事进入了白热化的竞争阶段,其中BCI脑控类比赛昨天决出了冠军。
世界机器人大赛设BCI脑控类、共融机器人类、青少年机器人设计类、KOB全球机器人格斗类五大类赛事。经过前期选拔,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超过1.2万支参赛团队、4万多名参赛选手脱颖而出,来到北京在大会现场展示他们的杰出作品与前沿技术,争夺冠亚军。
参赛选手头戴特殊“装备”,全神贯注地端坐电脑显示屏前,身体一动不动,屏幕上却逐行显现出文字——这是脑控类比赛的脑控打字项目。由清华大学医学院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这项赛事,基于清华高小榕教授领衔研发的“动态窗稳态视觉诱发电位脑机接口系统”,人只需将注意力集中于屏幕上的模拟键盘,系统就能把脑电信号翻译成对应文字,这一研发对“渐冻症”等失去行动能力的人士,意味着恢复与外界对话,甚至操控机械设备的可能性。北京青年报记者在比赛现场看到,下至中学生,上至退休老人,脑控类比赛的选手身份多样。经过三天比拼,来自上海赛区的顾天宇摘得综合奖冠军,而获得p300脑控打字项目第一名的毛芳淇,是北京十一学校的一名高一女生。
在D馆,KOB全球机器人格斗比赛现场的观众喊声震天。这项比赛与美国Battle Bots和英国Robot Wars并列为世界三大机器人格斗赛事,今年吸引了全世界60余支战队参赛。比赛规则很简单:在一个防弹玻璃的大房间里,比赛双方设计的机器人各使出“杀招”,在规定时间内尽量置对方于死地。这样火爆的比赛自然吸引了大批观众排队等待观赛。“我支持‘白虎卫士’,已经看它好几场比赛了,它一定能赢!”一个观赛的小男孩兴奋地告诉北青报记者。
虽然太阳暴晒,但设在室外的共融机器人类比赛赛场也热闹非凡。有兵器集团北方车辆研究所、哈尔滨工业大学等劲旅参赛,“选手”自然不可小觑。所谓共融机器人,是指能与环境、人和其他机器人自然交互、自主适应复杂动态环境并作业的机器人。比如北方车辆研究所研发的四足仿生机器人“大狗”,不仅能用于山地丘陵地区的物资驮运,可承担运输、侦察或打击任务,在灾害现场还能救灾,在“负重挑战”“穿越废墟与搜索救援”等项目比赛中自然大显身手。摄影/本报记者袁艺(记者 雷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