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咨四十周年专刊】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中国投资
栏目:公司动态 发布时间:2024-09-11
分享到:
 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原中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咨管理”)成立于 1989 年,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核心骨干企业,注册资金 1.55 亿元,是国内从事工程管理类业务最早、规模最大、行业最广、业绩最多的企业之一。  中咨管理具有工程咨询甲级资信、工程监理综合资质以及设备工程、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人民防空工程等多项专业监理甲级资质,并列入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和中央投资

  中咨工程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原中咨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简称“中咨管理”)成立于 1989 年,是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核心骨干企业,注册资金 1.55 亿元,是国内从事工程管理类业务最早、规模最大、行业最广、业绩最多的企业之一。

  中咨管理具有工程咨询甲级资信、工程监理综合资质以及设备工程、公路工程、地质灾害防治工程、人民防空工程等多项专业监理甲级资质,并列入政府采购招标代理机构和中央投资项目招标代理机构名单,通过了 ISO9001:2015 质量管理体系、 ISO14001:2015 环境管理体系和 ISO45001:2018 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

  中咨管理具备完善的工程咨询管理体系和雄厚的专业技术团队,现有员工 4700 余人,其中具备中高级职称人数 2500 余人,各类执业资格人数 1600 余人。经过多年耕耘,公司现设有 26 个分支机构,共 18 个业务单元。业务遍布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及全球近 50 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服务各类咨询管理项目超过10000 个,涉及工程建设投资近 5 万亿元。荣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 56 项、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 15 项、国家优质工程奖 64 项以及各类省级或行业奖项 500 余项。

  长期以来,中咨管理致力于扩大行业内影响力,目前是中国工程咨询协会、中国招投标协会、中国标准化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是中国建设监理协会、中国设备监理协会理事单位;是北京市建设监理协会、河北雄安新区工程质量协会副会长单位;是中国建设工程造价管理协会、中国铁道工程建设协会会员单位。公司多次被评为“全国建设监理先进单位”“用户满意企业”和“服务质量信得过单位”,信用等级为 AAA 级。

  近年来,为顺应行业转型发展的需要,公司不断推动自身及行业的发展升级,建立健全工程投资决策咨询、设计优化、项目管理、项目代建、招标代理、工程监理(含设备监理)、造价咨询和工程质量安全评估等八大业务板块为支撑的全过程工程咨询链条。

  主要代表项目包括国家千亿斤粮库工程、国家体育场(鸟巢)、庆祝建党 100 周年《伟大征程》舞台、北京 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舞台工程搭建及相关配套工程、国家会议中心、首都机场航站楼、重庆江北国际机场、新郑国际机场、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北京市政务服务中心、雄安市民服务中心、武汉国际博览中心、中国商飞集团总部、中国华能集团(雄安)总部、中国星网集团总部、川藏铁路、京沪高铁、贵南高铁、渝昆高铁、雄安高铁站、沈阳南站、京新(G7)高速公路、武汉长江隧道、大连星海湾跨海大桥、杭州湾跨海大桥、空客 A320 系列飞机中国总装线、中国科学院强流重离子加速器(HIAF)项目、半导体新型显示器件生产线项目、岭澳核电站、红沿河核电站、三门核电站、天津北疆电厂、百万吨级乙烯、千万吨级炼油、重庆三峡库区地质灾害治理、深圳大运中心、成都大运中心、西安奥体中心、鄂尔多斯市体育中心以及北京、深圳等33个大中型城市轨道项目等众多国家重点工程的工程监理、项目管理、造价咨询等服务。国际业务方面,公司承担了埃塞亚吉铁路、埃塞北部铁路、中老铁路、老挝万万高速公路、孟加拉卡纳普里河底隧道、老挝国际会议中心、缅甸达贡山镍矿、哈萨克斯坦阿斯塔纳市轻轨等一大批海外工程管理、咨询项目。

  中咨管理紧紧围绕公司发展战略,始终秉承“担当、创新、超越”的企业精神和“创造价值、贡献社会”的企业使命,以胸怀“国之大者”的使命意识和“大国央企”的责任意识,积极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护航国家重大工程,用实际行动践行央企使命、彰显“中咨人”的责任担当。

  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我们积累了丰富的工程管理经验,“中咨管理”品牌成为行业的一面闪亮旗帜。未来,公司将以全过程工程管理咨询领先者为发展目标,加快推进转型升级和现代企业制度建设,着力改革创新,做活、做强、做优,坚持走专业化、区域化、集团化、国际化的发展道路,大力开展“五大专项”建设工程,矢志不渝地为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高效、卓越的专业服务,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积极贡献。

  2021 年 12 月 3 日,在中老两国领导人的共同见证下,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标志性工程——中老铁路正式开通运营。

  中老铁路是两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合作项目,是两国友谊的又一象征,同时也是第一个以中国为主投资建设的,全线采用中国技术标准,并与中国铁路网直接连通的国际铁路项目。项目北起中国云南昆明,南至老挝首都万象,由昆玉段、玉磨段、磨万段组成,路线 公里,玉磨段、磨万段设计时速160公里/小时,为Ⅰ级电气化铁路。

  中咨管理承担了老挝段80多km建设工程的监理任务,其中隧道18座,占线km,新建客运站1个、会让站5个。

  项目地处老挝中部原始森林,地质复杂多变,不良地质和软弱围岩居多,新修便道绵延300多公里。地形陡峭,雨季施工难度极大。施工中存在洞内突水、突泥、变形、溜塌、有毒有害气体溢出、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桥梁工程多为高墩身和连续梁施工。其中,中咨管理管段内“琅勃拉邦跨湄公河特大桥”是中老铁路全线施工难度最大、技术最复杂的桥梁,“森村二号隧道”是全线最长隧道,也是全线. 中咨管理携手共建“连心路”“幸福路”

  五年来,项目总监庞乃军带领团队在异国他乡辛苦付出和执着坚守,为这条连通中老两国的“连心路”“幸福路”奉献智慧,挥洒汗水。

  2017 年初,中老铁路老挝段正式开工,管段内新开工点遍地开花。面对即将到来的老挝雨季,隧道进洞安全成为了当时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团队多次组织召开技术研讨会,制定雨季前隧道进洞安全技术措施,审查研究雨季专项施工方案,确保了 2017 年当地雨季前管段内所有隧道安全进洞。

  2018 年,琅勃拉邦跨湄公河特大桥开始施工,桥梁下部结构都在水上作业,隧道掘进也进入山体腹地,不良地质频发,隧道突水、突泥、软岩大变形逐步凸显,恰逢老挝百年不遇特大洪水,给项目团队带来了巨大安全管理压力。总监庞乃军白天带着项目团队研究制定防洪安全和隧道软岩变形应对措施,晚上熬夜修订、细化监理实施细则,每天睡眠不足 6 个小时。最终,在艰难推进的过程中,项目未发生一起安全质量事故。

  2019年,隧道工程迎来了不良地质的高频时段,38 个隧道工作面有25个工作面发生变形预警,最大的变形值达到100cm以上,项目推进十分艰难,安全风险剧增。项目团队和专家组一起研究炭质板岩隧道特性和软岩大变形风险控制应对措施。

  2020 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全球,总监庞乃军一手抓防疫,一手抓工作。组织国内春节休假的监理人员迅速返回老挝工作,保证了监理工作的正常运行;同时严格落实防疫要求,在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下,项目团队零感染。

  在过去的五年中,项目团队建立了百余项管理制度,编制各类策划文件48份,实现以中国铁路工程标准为核心的技术保障体系落实、质量管理体系落细、安全管理体系落地;对光爆作业,电磁焊等先进工法,全自动化加工技术,实现全程监督管理;强化技术交底,重点对水下爆破、钢围堰施工、高墩连续梁悬灌、预制梁吊装等进行严格控制,帮助施工单位在技术管理、工序组织上出谋划策;加强高风险隧道风险管控,在施工中提高监控量测频率,落实超前地质预报,及时化解风险隐患,调整验收程序,做好关口前移,为快速封闭围岩施工提供条件;在工作中做好“首检验批”的验收示范,建立质量、安全问题库,以大数据的方式,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同时,也保障了安全生产。

  经过五年岁月的艰苦奋战,在公司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全体现场监理人员的共同努力和参建单位协同配合下,中咨管理团队圆满完成中老铁路参建任务,荣获“磨万铁路建设百日大干优胜单位”“优秀项目监理部”称号;多名监理人员获得“优秀监理”“优秀工作者”“先进个人”“管理精英”“技术专家”等荣誉。一大批年轻骨干经风雨、见世面、增才干,成为监理队伍中不可多得的人才,目前已在多条国家重点铁路建设上“挑起大梁”。

  中老铁路是一条友好、科技、绿色、开放的跨国通衢,见证了中老两国的传统友谊。中老铁路的建成,使中国昆明至老挝万象实现了“朝发夕至”,开辟了老挝铁路运输新纪元,深刻改变了老挝交通运输格局,实现了老挝从“陆锁国”到“陆联国”的夙愿,也成为向北连通中国,向南连通泰国、马来西亚等东盟国家的“金钥匙”。

  秉持着促联通、惠民生、共发展的理念,在开展中老铁路建设的同时,中咨管理始终不忘作为央企的社会责任与担当。作为全过程工程咨询单位,中咨管理还承担了援老挝中老铁路搬迁安居村项目管理任务,以高水平、高效率的优质服务和高标准、严要求的工作态度,圆满完成了援建任务,展现了良好的央企形象和责任担当。

  2022年3月13日晚,伴着《雪花》动人的旋律,“大雪花”造型的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缓缓熄灭,中咨管理团队圆满完成2022 年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开幕式、闭幕式保障工作,四场演出都取得了圆满成功。继 2008 年顺利完成国家体育场(鸟巢)建设的监理工作后,中咨管理再次助力一场更加精彩的奥运会表演。这既是中咨管理的荣耀和政治担当,也是工程监理人“为大国重器质量安全保驾护航”的使命体现。

  中咨管理承担的开闭幕式建设涉及三个建设单位、三个总包单位、几十个子系统。其中地仓工程全部为地下工程,最深为地下18 米;地面舞台工程包括地面舞台结构、BP 大型表演装置系统、空中设施设备系统等10余个系统。

  在鸟巢举办大型演出,绝非易事。首先是场地限制,施工安装过程中受限于既有结构,场地周边条件非常复杂,如钢梁、混凝土结构、基础肥槽、现状跑道、排水沟、沙坑、看台板、摄影沟、设备管井等布满场地前后左右上下,给施工带来的困难是可想而知的;第二是工期紧,地面舞台工程要在 9 个多月的时间内完成 10 个系统的搭建、安装、调试工作,任务十分艰巨,更何况中间还穿插了“建党百年”庆典舞台的安装和拆除;第三是参建单位众多,涉及 9 家参建单位,体育场内高峰时有十多台吊车,平面交叉、立体交叉作业多,安全风险极大……一个个实际困难摆在中咨管理团队面前。

  面对挑战,中咨管理组成了以总监郑洪永、总监代表王雪静为核心的项目团队。他们以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灵活细致的工作方法、踏实肯干的工作作风为整个工程的顺利完工提供了重要保障。开闭幕式演出的成功,更是彰显出项目团队过硬的政治表现、出色的专业技术知识和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开工前,项目团队积极参加各系统的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会,了解设计意图,提出可能影响结构安全和功能实现的实际问题,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同时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方案等施工技术文件,提出合理化意见,确保方案的指导性、规范性和适用性。

  施工中,项目团队通过每周组织召开监理例会,协调施工组织,解决施工问题,同时做到“会上提问题,会后抓落实,会上会后协调同步有机统一”,为整个工程安全、健康、持续高效地向前推进,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同时,工程师每日巡视检查施工现场,确保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进度风险可控;针对现场发现的问题,第一时间要求整改;对棘手的问题,积极与各方沟通、会商,并提出应对方案,寻求安全合理的问题解决方法。项目团队还定期组织专项检查,及时消除施工过程中安全质量隐患,确保现场各类隐患“见底清零”。

  工程完工阶段,项目团队详细制定预验收方案,全力推动验收工作。预验收过程中,中咨管理团队分别对各个子系统的结构安装、电气设备安装及调试进行了全方位、立体式、无死角的检查验收,并对多个系统联调联试进行检查验收,将发现的隐患及时向施工单位进行反馈。在预验收发现隐患 52 条,项目团队通过问题隐患的发现、分析、反馈、整改、复查、清零,确保了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演出的成功举办。他们以严谨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赢得了业主单位和参建各方的信任与支持。

  为了实现“安全、简约、精彩”的冬奥目标,导演团队为冬(残)奥会的开闭幕式均设置了不同场景,从冬奥会到冬残奥会,从开幕式到闭幕式,场景模式切换对舞台撤换改造提出了严格的时间和空间要求。特别是冬奥会开幕式到闭幕式场景模式切换,需要对冰瀑结构进行拆除,这给所有参建团队都带来了很大的挑战。为了保证冰瀑的顺利拆除,面对高度接近 60 米,宽度达到 20 米,总重量达 730 吨的大型钢结构,项目团队认真审查施工单位报审的方案,提出了科学合理的建议。2月4日,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一结束,团队人员就进入鸟巢,承担起开幕式演出大型表演装置的拆除与场地恢复工作,工程师们 24 小时连续工作,白班加夜班值守现场,为拆除工作保驾护航。最终,原计划144小时完成的拆除任务,提前42小时完成,为闭幕式排演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随着北京冬残奥会主火炬的缓缓熄灭,为期一个多月的北京2022 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胜利闭幕,中国再次为世界呈现了一场高水平的奥运盛会。紧接着,项目团队又马不停蹄地投入到冬(残)奥会舞台的拆除及鸟巢改造恢复的工作中,为“双奥场馆”后奥运时代的社会服务功能呈现提供中国模式、展现北京方案。

  2022年4月,公司先后收到北京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组委会开闭幕式工作部、国家体育场运行团队、北京市2022年冬奥会工程建设指挥部办公室、国家体育场有限责任公司发来的感谢信,感谢中咨管理在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筹备、建设、保障工作中,凝神聚力、高效组织、精益求精、攻坚克难,出色地完成了北京 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开闭幕式舞台工程施工监理及运营保障等任务,实现了高质量、高标准、高速度建设,为北京市成功举办“真正无与伦比”的冬奥会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四场仪式的“简约、安全、精彩”作出了重大贡献。

  《中国投资》杂志创办自1985年,由国家发改委主管,国家发改委投资研究所、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主办,是我国投资领域唯一的中央级刊物,业界最早专注于投资领域趋势报道的核心期刊。创刊三十多年以来,杂志以全球视角看中国投资,涵盖宏观经济、行业分析和企业投资案例,同时以全球市场为坐标,聚焦特定国家、地区和重大国际趋势,目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官员、各类投资机构、专家学者、企业家以及记者媒体的专业对话平台。

  《中国投资》杂志每期覆盖包括上市公司在内的200多家央企国企和10000多家中国民营企业、1000多家中央与地方政府决策部门和机构、1000多家行业协会和商会、300多家主要金融机构等,是了解宏观经济环境、行业趋势前景和企业投资案例的重要参考。